失眠煩惱|女性失眠風險高男士2倍 研究發現失眠分5類:1種人易患抑鬱
撰文: 羅嘉欣
發布時間: 2024/10/07 17:45
最後更新: 2024/10/13 09:08
【失眠/抑鬱症/睡眠障礙/睡眠/助眠】失眠原來可以分為多個不同種類?荷蘭有研究人員分析逾200名失眠患者及70多名熟睡者磁力共振掃描(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, MRI),結果發現患者失眠狀況所涉及的大腦活躍區域、情緒指數及性格特徵等,大致可分為5個不同類別,其中出現「慢性失眠」的女性患者相較男性高出2倍。研究人員指出,某些類型失眠患者相較其他患者更易患上抑鬱症,相關研究可有助臨床醫生為病人度身定制治療,甚至及早作出預防。
最新影片:
綜合外媒及荷蘭醫學期刊《sciencedirect》日前發布一項研究,荷蘭神經科學研究所就失眠與大腦性關聯作出研究,對204名失眠症患者和73名熟睡者的調查問卷進行評估,並分為5大類型,然後再校正年齡及性別,對比這幾類人的MRI造影報告,結果發現不同腦部結構連接存在偏差。
失眠患者大腦活躍程度存在差異
研究人員於這5類失眠患者大腦的「皮質下大腦區域」以及「腦部功能網絡偏差集中位置」作出分析,發現有4類腦部活躍區域及排列,存在不同結構連接偏差,其中差異在於 「高度痛苦」、「中度痛苦獎勵敏感」、「輕微痛苦低反應」、「輕微痛苦高反應」這些區域的反應活躍程度。
另外有一類屬於「異質性失眠症(Heterogeneous insomnia disorder)」,則目前未有發現差異。是次研究以情緒及性格特徵對失眠進行分類,是因為這些特徵在患者睡眠及清醒時的影響可能較為關聯,例如患者於生活中受到極大壓力,這些壓力亦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睡眠質素。
女性失眠風險較男性高
有報道指出,假如每周至少出現3個夜晚難以入睡,情況持續3個月或更長時間,則可診斷為慢性失眠,而這種情況發生於女性身上的機會,幾乎是男性的兩倍。
除此之外,亦其他研究指出,相較沒有失眠問題人士,失眠患者患上抑鬱症風險風險可高出2倍,而今次研究人員兼神經科學家Tom Bresse認為,失眠患者是基於這些生物學機制差異,將來醫學上或可針對不同患者狀況作出合適治療,例如睡前腦部較活躍的患者,使用冥想一類放鬆技巧較為有用;而某些類型的失眠患者可能較其他失眠患者更易患抑鬱,而今次研究則可更有效為這些人及早作出預防性治療。
相關內容:世界睡眠日|港女返工壓力大連續3日失眠 專家:7成港人有失眠之苦
「478呼吸法」 調節呼吸助放鬆神經
對於改善睡眠質素,美國亞歷桑納大學醫學教授威爾(Andrew Weil)曾介紹一種「478呼吸法」,指透過調節呼吸令更多氧氣進入肺部,放鬆副交感神經,能有助減輕焦慮和憤怒反應、控制渴求,從而幫助入睡。威爾提醒,最初進行「478呼吸法」時有機會頭暈,建議先坐下或躺下練習,以免跌倒。他又建議每天至少進行2次「478呼吸法」,以獲得最好的效果。
專家分享4個睡眠貼士
東京疲勞.睡眠診所院長梶本修身醫生曾在日本電視台TBS節目《差別在哪裡?》(この差って何ですか)探討有助入睡的方法,分享了4個睡眠貼士: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